Bare Margin

思想緩慢生長的角落

搜尋內容

思索 • 哲學 • 批判

在邊界上,洞見誕生

探索思想的隱秘角落,注視結構背後的人類行為。揭示那些常規視角所忽略的真相。

思想觀察

探索思想邊界
社會透視
1 分钟阅读

北歐與全球南方:一場無聲的連結

北歐國家以高稅收、高工資和高福利打造理想生活,但這背後離不開全球化的支撐。北歐企業透過全球供應鏈降低成本,孟加拉紡織工人、象牙海岸童工、剛果(金)礦工成為隱形支柱。北歐社會運作高效透明,但遠方的貧困與剝削同樣真實存在。全球化讓世界連結更緊密,也讓不平等更隱蔽。北歐的光鮮與全球南方的苦難,其實是同一張無形網絡的兩面。

  Bare Margin
 

人類真的能「終結」華爾街嗎?

華爾街作為現代資本的象徵,既推動經濟成長,也加劇不平等。終結它的呼聲從未間斷,但「終結」華爾街是否可行?它不僅是金融中心,更是資本結構的投影。從以物易物到股市,資本驅動資源分配與技術進步。2008年危機暴露其脆弱,也證明其韌性。政治干預往往比資本失控更危險,歷史教訓深刻。終結華爾街可能導致資本真空,中小企業倒閉、就業崩潰,AI、網路等創新受阻。黃金、區塊鏈、北歐模式、政治主導等替代方案看似理想,卻難逃信任缺失與剝削陷阱。北歐福利依賴第三世界血汗,區塊鏈缺乏信用體系,政治透明只是幻象。

關於我

這是一篇為自己留下的紀錄。我出生於2005年,習慣向前行走,很少回頭。雖然紀錄從不是我的習慣,但在2025年4月21日凌晨,思索中突然想為未來的自己留下些什麼。這裡沒有標準答案,也沒有既定方向,只有一些在時間裡緩慢成長的思考與沿途拾起的片段。也許不夠精確,也許不夠完整,但我希望保持客觀與真實。希望多年後回首時,仍能聽見這裡微小而溫柔的回聲。

哲學思考空間

探索人類思想的邊界,觸碰智慧的深度

思想家與名言

諾姆·喬姆斯基

當代

"宣傳之於民主,猶如暴力之於專制。"

美國語言學家、哲學家、政治評論家

托馬斯·潘恩

啟蒙時期

"我的祖國是世界,我的宗教是行善。"

18世紀思想家、革命家,《常識》、《人的權利》作者

西蒙娜·德·波伏娃

現代

"人不是生而為女人,而是成為女人。"

20世紀法國女性主義哲學家、作家,《第二性》作者

哲學思考題

死亡對生命的意義是什麼?

為什麼會有某物而非無物?

哲學流派聚焦

經驗主義

強調經驗和感官觀察是知識的主要來源

代表思想家: 洛克 休謨 貝克萊 培根

哲學分類

形而上學 倫理學 認識論 存在主義 現象學 分析哲學 自由主義 政治哲學 語言哲學 邏輯學
"質疑權威是理性思考的開始。"